难忘瑷珲(原创)
那座偏远的瑷珲条约纪念馆,参观人数比我想象的多了许多,环境很是肃穆,雅致,院内的苍松耸立指向蓝天,翠柏遍布于曲径通幽的小径旁,这里充满了和谐,安宁,沉稳,肃穆,那插入苍穹的旗杆上飘扬着鲜红国旗,在风中猎猎飘摆,啊!和平真好,安宁真好。
瑷珲条约纪念馆展览大厅入口。
纪念历史,警钟长鸣。
走完苍松排列的甬道,进入第二层院落,里面一颗高高的老松树孤零零的站在那里,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“耻辱松”的老松树。据说当年就是在这棵松树下清政府官员被迫签署了,割让领土,赔偿银两的瑷珲条约。
风吹铜铃叮铃言,透心透骨难入眠,如今风光无限好,莫忘风雨之当年。
拾级而上走上那高高的台阶,就是闻名遐迩的瑷珲纪念馆,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里面有什么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的,总之里面给我的感觉非常压抑,那处有个立体的实景电脑图,它描画了当年惨状,非常逼真,形象:屯子里硝烟滚滚,枪声四起,遍地亡魂,逃难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在一片哀号中在俄军的枪托,棍棒,皮鞭驱赶下投入那浪涛滚滚的黑龙江。还有江边高坡处俄军一架马克沁“嗒、嗒、嗒”喷吐着火舌,在辽阔江面上播种着死亡,江面上还忽隐忽现几双手不停的摇晃,啊!马克沁机枪就像魔鬼用双手将成千上万鲜活的生命一一揉搓至碎,让它们在黑水上随波逐流向东方而去……这一幕历史悲剧,不忍观看。
通常情况下我都要在旅行点拍几张照片留念的,可在瑷珲纪念馆内部,一张照片我都没留,把中华耻辱记在心里就足矣。出了纪念馆大厅,实现了时空跨越,加之一股清凉的空气袭来,郁闷感觉渐渐散去,感觉好多了。
我将永远把瑷珲纪念馆看所见的一切牢牢地记住,积贫积弱就会遭受欺辱,强大了就可以直起腰来讲话。
评论